小本生意(散文)
作者:李吉华
那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商品都要凭证券或者票据才能买到。大街小巷都没有什么商品销售,只有供销才能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所以物质非常贫乏。同时,文化大革命期间到处都在停产闹革命,整天押着地主、富农、学校校长、乡镇领导游行,满街都贴上大字报、拉橫幅、挂条幅、拿着语录本、带着红卫兵的红绣章,喊着响亮的口号。当时叫“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 ,从城乡整天都是闹哄哄的。学校停学,工厂停工,农民也要拿着语录本上街,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人民公社也全部关门停业了。
有一天,我的姑父来我家,说我无法读书,又没法务农,整天参加游行将来吃什么?约我和他一块去做小本生意,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只知道做生意叫“投机倒把”是犯法的,前几天我们村里有一位老太太去街上卖皮蛋和咸鸭蛋都被造反派抓去游了好几天街,还挂着黑牌子,上面写着打倒“投机倒把分子”,后来街上再也没有看见做小本生意的人了。因此,我从来沒出过远门,也从来沒做过什么生意,非常担心害怕被抓去游街,一旦游了街,一家人都会抬不起头,会被所有的人看不起,还要连累三亲六戚,甚者会影响将来娶老婆,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事件。
在姑父的再三劝说下,我父母就答应了,叫我跟姑父出去开眼界,长见识学经验,就这样,我第一次出远门。由我的家乡垫江县五龙场去隔壁梁平县的屏锦铺,那里是一个比较大的镇,距离我家有80多华里路(40多公里)。出发前母亲为我准备了玉米粑干粮,一个背筐,一个旧草帽,从头天晚上10点出发至第二天早上8点才到。姑父在我心目中他个子很高大,人很朴实,能吃苦耐劳,他挑两个箩筐。我个子小年龄小,背一个很旧的背筐,跟在姑父的后面。父母怕我脚板走伤打起泡,临行前还特地为我买了8分钱一双的草鞋,穿在脚上很轻松,走起路来很舒服,但是没有多远草鞋就磨破了,鞋底穿透了一个孔,只好扔掉打着光脚板走路。在路经县与县的边境时,遇上了边界城镇上的造反派,一帮人气势汹汹的,拦住我们的去路,再三盘问我和姑父是不是保皇派,参加过什么组织,我姑父比较稳重,很厚道地说,我们什么组织都沒有参加,祖宗三代是贫农,是去赶集的。接着又盘问我参加的什么组织,我照着姑父的话讲,什么组织都没有参加过,他们还是不放心,又查问我时说,你是不是保皇派的通讯员,我紧张得要命,看见他们手里拿着半自动步枪,还有拿长茅短箭、马刀等武器,我战战兢兢的说我没有参加什么组织,什么通讯员我不懂,然而他们始终还是不放心,对我进行了收身检查。在夜色的月光下翻来覆去检查,连我的背筐也没放过,查了个低朝天也沒查出什么来。当时,我最担心的是怕父母给我的8元钱被搜走,那是父母的积储和血汗钱。也是我第一次出门做生意的本钱,父母再三交待我钱一定要保管好,千万别弄丢了,我特别注意把钱放到最隐藏的地方,也就是衣服补疤的那个小洞里,所以没被发现,就顺利通过了第一道关口的检查。
又走两个小时, 到了梁平县的屏锦铺境内的一个山头,又被该镇的保皇派拦住,又被翻来翻去的盘查,问我们是不是造反派的人,是不是到他们县来搞串联造反的,我们再三呈诉什么组织都没有参加是农民,是去赶集的。因为是晚上行走,每到一处都会受到严格的检查。保皇派与造反派两个组织警惕性特别高,为了进快到达目底地,我和姑父走得特别快,到了梁平县屏锦铺,这个城镇比较大,街道长有点繁华。在姑父的带领,由他做主第一单业务就是做煤油灯照,是透明的玻璃制成的,灯照很薄很轻,我姑父选了两箩筐,给我选了一背筐,一个灯照一角贰分钱,一共给我选了50个,怕撞破还找了一些稻草隔开,小心翼翼装在背筐里,然后匆匆忙忙的往回赶,主要是怕在路上遇到造反派和保皇派找麻烦,一旦遇上都会将没收我们的商品,还要抓去游街,所以走路向是在小跑。在路上口渴、口干得实在不行了,就在路边的小溪喝上几口水,有时喝田里的水,很奇怪那时生命很贱,尽然不会生病。我们左赶右赶,终于回到了家里,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我父母很心痛,忙着帮我接背筐,拿毛巾擦汗,拿衣服来换,使我很受感动。
灯照在家里放了几天不敢声张,怕别人知道会去被举报,我们特别小心,我家所在地是五龙场,只好等到隔壁的永安场去赶集时才背去卖。那一天阳光灿烂,心情特别开心舒畅,因为是我人生第一次上街做小本生意,第一次摆地摊,兴奋得几乎睡不着觉,起了早床顾不上吃早饭就匆匆上集市上去了,找到了一个人密集的地方,地板上垫上稻草,小心的将灯照一个一个拿出来,一个个排在草上,整整齐齐在太阳的照耀下,明明亮亮,我一不小心被碰破了两个,因为灯照太薄特别易碎,当时我好心痛。一开市我还沒卖就亏了两个灯照的本钱,当时卖一个灯照贰角钱,一个可赚捌分钱,利润很高了,心里又感到乐滋滋的。但是一天下来只卖了30个灯照,一个赚8分钱,总共赚了贰元肆角钱,还剩下18个未卖。还得背回家等下一次赶场了。在回家时不小心脚踩虚了,很很地脚跌了一摔,灯照互相被撞破,一数又被碰破了8个,当时我的眼泪象潮水一样涌了出来,辛酸的泪水咸咸的流在嘴角里,第一次心里感受到那种滋味。最后剩下的10个灯照,背回家由父母做主就送给了左邻右舍了。
其实,第一趟生意来往跑了80多华里,沒有赚到钱,差点亏了。后来,我总结了第一次亏损的教训,还有学到了去异地他乡的经验,熟悉了出远门的路线,怎样应付造反派和保皇派的盘查,也算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打算第二次再去,我就一个人去采购草纸,这东西不怕碎,弱点是怕潮湿和下雨淋,优点是背在背筐里又轻,我选择了晴天出发。在当时市场上草纸非常缺乏。我就一个人去梁平县的屏锦铺去采购,一张草纸捌厘钱,背回来一张草纸可卖贰分钱,这个利润比灯照还高,使我感到非常兴奋,利润高竟然没人做。这次我来回跑了80多公里赚了4元多钱,算是吃到了甜头。
第三次去做生意时改变了观念和思路,决定去做鱼干的生意。我从小生长在河边,喜欢游泳、打鱼、钓鱼,将平时钓的小鱼晒干后拿去卖,不需要本钱,自已花点时间去钓鱼,一共凑够了4斤鱼干,再经过那条熟悉的老路来回跑,尽量选择不走夜路,怕造反派和保皇派没收我的鱼干。因此,我改为白天行走,几乎要走一天,到那里天就暗了,我就住在屏锦铺附近的一个农家里,这户人家房子不大,拿出来开私人旅社,住一夜一角钱,房间里没有床铺,全部是稻草搭的地铺,一间房10平方米左右,屋中间有盘炭火让大家取暖,一共住了8个人,有的睡着、有的靠着,有的躺在墙壁的角落边。只有我那时年纪最小不懂规矩,一进房间就首先躺下去占了一个位置,昏昏沉沉的度过了一夜。第二天起早床收拾自己的背筐,还有称杆、称坨、称盘、筛子算是做生意的设备了。匆匆到了集镇上,人潮如涌,几乎都是些乡下农村人,还有造反派押着地主富农和当地的领导干部游街,从街的东头到街的西头,都是他们在威风淋淋。我摆的地摊位置被人群挡住了,所以销得很不好。当时,我机灵一想,干脆我就端起筛子在大街上来往窜行,被人发现我的鱼干的人就会很多了,结果我的鱼干很快就卖完了。其实鱼干在市场上每市斤可卖2元钱,一般买的人都在一、二两,总共有4斤,共卖了8元钱。按现在的话说叫“行商”,所以我悟出一个道理来,“人潮就是钱潮”,在我小小的年纪里做了一些对家庭有意义的事,解决了家庭的煤油、盐巴、买布做衣服以及我读书的学费。在当时,对于一个贫困家庭在乡下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这件事使我终生难忘,为了8元钱的人民币来回行走80多公里,现在想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 图片新闻
- 会员单位
- 最新会员